山西和顺:引领新能源、农业增效、文旅融合打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0-16 09:49
中新网晋中10月15日电 标题:山西和顺:引领新能源、农业增效、文旅融合打破对“煤炭”依赖 作者 刘小红 郑静 在资源型经济转型过程中,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通过新能源崛起、精品农业发展、文旅融合三大路径,对各项发展给出了答案。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领跑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3亿元,乡村旅游游客人数增长30%,标志着传统煤城正在加速迈向绿色未来。 在向资源型经济转型过程中,和顺县交出了答案新能源崛起、精品农业发展、文旅融合三大发展路径。和顺县媒体中心供图 传统能源产业焕发出绿色动能 面对煤炭储量128.6亿吨、年生产能力1300万吨以上煤矿15个的产业结构,和顺县通过智能化升级,实现了“精准致富”。溧阳煤炭工业、龙华煤炭工业加快推进勃利500万吨级现代化矿山建设,提高去产能和资源接续能力,促进煤炭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同时,成功落地新能源项目21个,总装机容量1900MW,占全市四分之一; 6家燃气发电公司已投入运营,拥有发电机组上半年发电量1.15亿千瓦时,产值超过4300万元。宇晶光伏熔融玻璃、土盛交通玻璃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甲醇汽车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县级奖励资金达174万元,构建“车、酒、行、站、渔”全链条生态。 上半年,和顺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88亿元,同比增长18.9%。 优质农业构建循环体系 和顺县依托北纬37度黄金农业带和32.43万公顷土地资源,生产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顺肉牛”,形成了“玉米秸秆——养牛——牛粪——还田;玉米芯——O”的“种植循环”农业模式。蚝蘑菇。牛粪——有机肥——回归农场》。 目前,和顺县生猪存栏量已突破8万头,建立了“龙头企业+家族分公司+养牛园区”三级体系,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3000余户农户增收。同时,香菇、平菇、木耳生产规模达到1400万支,年产量1万吨,建立了全省最大的反季节食用菌基地。 据了解,上半年和顺县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1%。 “和顺火麻油”、“和顺杏鲍菇”等10个产品入选国家名优特优农产品名录,标志着农业现代化快线。 在物质文化遗产IP赋能乡村旅游新生态 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主要遗产地,和顺县深挖文化宝库,打造了太行山水、夏修和谐、爱情文化“三张名片”。牛郎织女文化园、云上森林游乐等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建设,形成9条旅游公路贯穿43个行政村、13个景区的联动效应。 今年以来,南天池、马槽等景点人气火爆,婚俗表演、古村落探索等体验项目吸引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精品民宿和乡村酒店持续被预订,传统婚礼期间还提供互动环节,例如撒喜糖让游客沉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之美中。 当光伏板扎根荒山,当优质农产品增添“国牌”名片,当偏远山村开始推出“文化旅游”和“健康食品”,和顺这个曾经的煤城,用新能源、高效农业、大众文化旅游走出了一条真正转型的新路。 (超过) 您如何看待“软实力”? 中华文明建设为何硕果累累? 果实是否因为“科技与努力”而变得越来越甜?农业专家这样说 新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经过三代人的坚持,柯基是如何将沙漠变成“金山”的? 惩治射钉枪改装火药枪罪,最高法院发布通例 形意拳中的脏合乐、硬度等的结合适能铸就武术精神 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如何联系? 长江是“江”,黄河是“河”。河流和河流有什么区别? 放宽公务员录用年龄释放出什么信号? 中新网评论:企业招聘也应放宽年龄限制 历时八年半的“国产潜艇”项目如期交付?台国防部长:难! 全国统一市场,统一在哪里? 税收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将持续向好 全球竞争来袭,中国好感度持续上升 陕西“南水北调”背后,唯有水才能引领经济 全国70%以上的炸鳜鱼都来自阳春小镇! 山水之间,在河流中读懂中国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