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建设粮食强国让中国工作更强更稳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0-18 09:41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本周也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节约粮食,人人有责”。 “十四五”期间,高标准农场建设总面积突破10亿公顷;我国全年粮食产量已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 “我们不能对粮食安全问题直言不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能力稳步提升。春施肥料千斤,秋收万斤粮食。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业快报显示,秋收进度已超过60%,粮食主产区进入丰收季节。行走在新疆伊犁,玉米田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近日,由64名国内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伊犁州玉米高产创造项目进行了全面、严格的实际收获和产量测试。结果显示,200万公顷玉米平均单产突破1200公斤大关,一秋刷新全国玉米单产五项新纪录,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200万亩“吨粮”“田吨”。 “十四五”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据统计,2015年aof粮食产量首次达到1.3万亿斤,并连续九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4年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达到14130亿斤,比2020年增加740亿斤。 目前,我国人均财产已达到500公斤,达到粮食基本自给,口粮全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14亿中国人的就业将更加牢固、更加稳定。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启新: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把粮食安全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取得了今天如此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国家粮食补贴的规定显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其中包括粮食收购价格的最低保障。这种结合既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地方政府抢粮的积极性。 大国粮食的丰裕和稳定,离不开对耕地的精心呵护。 “十四五”以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落实了耕地和永久初级生态保护产量。 到2024年底,高标准农场建设总面积超过10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增加。 202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17.9亿公顷,比2020年增加3800万公顷以上。粮食亩产394.7公斤,比“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单产对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 政策和投资双轮驱动,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的加强,让收获更加可靠。 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新林镇,农民李晓水见证了科技带来的变化。他种植的2000多公顷大豆即将收获。李小水和技术人员穿梭于大豆之间进行测产量仪器。 李小水种大豆已经八年了,内蒙古古区干旱少雨,土壤贫瘠,农作物平均产量低。订单收获 以前他种的大豆,亩产始终在300公斤左右,“增产”成了奢望。 李小水:这片土地上有一些野大豆和恶性杂草,普通草药无法杀死。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大豆种植难以大规模推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经过了十年的反复测试、筛选和安全评估。 2023年,“麦玉526”通过国家审定。这也是我国第一批自主研发的生物育种大豆。 北京大北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庞杰:主要是两大特点的产品:抗除草剂和抗虫。生物制品专利申请结果打破了原来欧美国家在该领域拥有产品专利权的局面。 对于农民李晓水来说,“大豆增产”不再是“过高的希望”。 大豆是我国进口最多的农产品。 2024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突破1亿吨,对外依存度将高达83%。提高大豆自给率、减少进口依赖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孙启新:育种技术发生了很多变化,从传统育种到杂交育种再到新兴生物育种。每一次进步都带来了育种的快速发展。通过生物育种,培育适合不同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是我们尽快提高大豆产能的有力措施之一。 自从“十四五”,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和重大变革。从东北黑土地区到西北旱地、南方水乡,一批开创性的大豆、小麦、水稻等良种加快推广实施。科技的力量让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应优质种子。目前,我国95%以上的收获品种都是自主的,“中国粮”主要使用“中国品种”。 在湖北,主要粮农带着刚收获的大米赶往附近的一家烘干厂。干粮进入仓储环节,数字​​化、绿色化的储粮科技手段全力保障秋粮丰收。 湖北荆门一座高标准粮仓,储存粮食7900立方米、4700吨。因苏仓库屋顶、墙壁、外墙均采用保温材料,安装四台专用空调,使库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粮堆深处还隐藏着更为精密的三维温度监测系统。 从农场到粮食,从增产到减少损失,一条由科技驱动的粮食生产供应链正在高效运转。 据统计,目前全国普通粮食仓库满仓能力已超过7.3亿吨,比“十三五”末增加5800万吨。储粮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因储粮不良造成的储粮损失基本消除。我国仓储管理正从安全储粮走向绿色优质储存,保证质量和新鲜,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不仅如此,智慧农业让农场变得更快。 10月12日至14日,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将在北京平谷成功举办。会上,神农AI大模型3.0发布。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大模式。 从智能种植到养殖养殖,从气象监测到农情遥感,从智慧教育到产业管理,神农AI大模型3.0全面覆盖农业生产链条。在北京怀柔,它从实验室搬到了现场。 通过这种协作链接,可以实时做出准确的田间决策,让智慧农业真正落地生根。 神农AI只是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国的学。如今,卫星遥感、物联网、智能数据、智能设备深度融合,让农业更加“数字化”;智能农机、精量播种机等先进装备穿梭在田间,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广泛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步提升。 “十四五”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坚持用现代化设施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到2024年底,农业科技发展贡献率达到63.2%,种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整体结构我国农业科技实力跃居世界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主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名誉主席肯尼思·奎恩及全球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近五年来中国在农业领域跨越式进步。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泱泱大国粮食基础雄厚,展现了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愿景。中国在粮食安全领域的探索,不仅是对14亿多人民负责的必然选择,也为全球粮食治理提供了借鉴。背后最稳定的支撑,是“把工作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孤独感和决心,以及长久以来的坚持。“把食物藏在地球里,把食物藏在科技里”的术语布局。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年年有好收成。我们保持粮食安全的底线严密可靠,让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保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胡汉霄】 国学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有何内在联系? 中新网评论:没有干扰“野孩子”事件的调查吗? 新篇《黄河大合唱》文化旅游:文明与生态的协奏曲 黄金价格上涨,金条可以流动吗?您需要了解的本次购买规则 → 婴幼儿食品膨胀国家标准发布:灭菌率应不低于99.9% 乌镇戏剧节喜迎“岁月” 25场中外开幕 去那吧!这座城市如何为红色文化带来新的活力? 磷修改剧本、上演视频……网警公布打击网络谣言常见案例 陈奕迅的焦虑症 探访中国“人造太阳”:聚变能源研发 基因检测可以预测未来的疾病吗?健身仰戈很受欢迎。其中包含哪些科学概念? 真正的营养还是智商税? 30种鸡蛋的“开蛋测试”来了 95万买个“学术”?警惕“校帽”沦为商品 业主私自挖掘地下室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该承担什么责任? 新增黄金资源量突破40吨!我国发现大型金矿 秋天是光子嫩肤的黄金季节吗?不信!火灾事故频发 全国长裤预警地图已经出现。十多个省份急需长裤保护身体。
服务热线
400-123-4567